发布日期:2025-07-02 22:56 点击次数:73
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外盘期货配资,阿彤和父亲一起走进了咨询室。
阿彤的父亲对我讲了阿彤的故事,阿彤是一名高二年级的女生,在她上小学二年级时,她的妈妈不幸去世了,从此她和父亲相依为命。
父亲觉得孩子从小没妈,很可怜,努力地工作养家供阿彤上学,但是却很少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。
失去母亲的阿彤却变得很懂事,她从来不主动向父亲提出什么要求,父亲买什么她就用什么。
在班上她也很少与人发生争执,让父亲替她操心。
但有一次令父亲至今还记忆犹新,那是在她母亲刚去世不久,阿彤曾经因为一个要好的同学,在班上说她的妈妈去世而与她争吵。
当时,阿彤情绪非常激动,把同学的衣服都撕破了,还动手打了那个女孩,至今都没有再与那女孩说过一句话。
展开剩余80%阿彤曾对班主任说过,她在班里总觉得很害怕,每次走进教室就感到压抑、紧张。
上课听课也不能集中精力,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,怕答错了被大家嘲笑。
在学校里当别人谈论父母如何如何时,她总是悄悄地躲开,暗自伤心。
有时看到同学们聊天聊的很热闹,谈笑风生,她既羡慕又自卑,但就是不敢加入大家的行列,害怕别人反感。
每当这时她就会心神不宁,无法做任何事情。
她觉得大家都看不起她,在班上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。
她感觉生活太累了,没有一点儿意思,所以她最后选择了休学。
幼年丧母是较重大的人生挫折,阿彤就是在这个重大人生打击下失去生活的热情,而变得抑郁自卑的。
我见到了略显瘦弱,不敢抬头正视我的阿彤。
经过一段建立信任感的努力之后,阿彤终于说话了,她的讲述与父亲的介绍是一致的。
综观她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,造成她心理挫折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母亲的关爱。
阿彤从小失去母爱,缺乏家庭温暖。
她父亲只知道这孩子从小没妈,只顾工作供她读书,却从来不懂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。
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,阿彤不敢让爸爸为自己担忧,又在羡慕同学的同时暗自伤怀,情绪日渐低落,就逐渐形成了内向、孤僻、自卑、退缩的人格,不能与人正常交往,进而发展成为休学的地步。
而这段时间正是少女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突变的时期,面对自己身体突如其来的变化和同学交往的社会化,阿彤必然无所适从。
她一方面渴望像其他同学那样和大家自然地交流,另一方面长期的抑郁内向使她不习惯甚至不会和同学自然交往。
就在这种心理矛盾下,她的心理压力一直很大。
所以她感觉生活太累了,没有一点儿意思,最后只能以休学的方式来逃避问题。
我认为帮助她从丧母的阴影中走出来,让她能够正视人生的挫折,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所在。
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,鼓励她振作起来,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,愉快地生活。
阿彤渐渐地开始能够正视自己幼年丧母的现实,并向我表示了愿意努力改善现状的愿望。
我通过对阿彤父亲进行家庭指导,了解到这位父亲从没有问过自己女儿在学校的情况。
我指出这是做父亲的粗心大意了,并指出家长不要总认为女孩不用管,知道学习就好,不会有什么事。
殊不知,失去母亲的孩子更需要父爱。我希望他多关心女儿的生活,使她尽快从丧母的阴影中走出来。
为此我向他提出建议,希望他每周过问一下女儿在学校的情况。
希望他每隔一段时间带女儿买一些她所需的物品,从而缩短父女间的距离,使她感受到爸爸的关怀、家庭的温暖。
从阿彤的谈话中,我发现她有严重的自卑感,她认为自己学习比不上别人,其他方面也不行。
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,帮助她意识到,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弱点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,并要大胆地表现这些长处,不能自卑失望,要鼓足勇气正视现实。
我帮助她分析了她的长处,如尊敬老师,劳动时不怕脏、不怕累,做事认真负责等等,听到这些,她不住地点头。
在之后的干预中,阿彤告诉我她开始与同学进行交往。
从阿彤因要好的同学说她妈妈去世而产生的激烈反应可以看出,阿彤对于自己年幼丧母这件事是非常在意的,她的心里充满着悲哀和愤怒,为人也变得敏感和自卑。
她把丧母的情绪转化为对那位同学的仇视,从此紧紧地封闭起自己的心扉。
我对阿彤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,她愤怒的情绪下降了许多。
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,阿彤变得开朗活泼了,她的学业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,并且她也拥有了自己的小姐妹群体。
令人高兴的是,阿彤和那位吵过架的同学也已经和好如初,她们又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。
现在外盘期货配资,阿彤已经走出自卑,能够快乐地与人交往,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。
发布于:北京市